咨詢400-808-4006
公司總機0755-82426658
公司傳真0755-25582600
-
QQ
2103083325
-
郵箱
-
地址
深圳市龍華區龍勝路與景龍建設路交彙處融創智彙大廈C座10層



實驗室作爲科研創新的核心場所,其環境穩定性直接關系到實驗數據的精准性與科研人員的安全。傳統人工巡檢模式存在響應滯後、數據誤差大等弊端,而實驗室環境監控系統通過物聯網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,構建起覆蓋環境參數、設備狀態與安全風險的立體化監控網絡,成爲現代實驗室不可或缺的“智慧大腦”。
系統通過部署高精度傳感器網絡,實現對溫濕度、氣體濃度、壓差、光照強度等關鍵參數的實時采集。例如,在生物安全實驗室中,溫濕度傳感器可監測±0.1℃的微小波動,確保細胞培養箱始終維持37℃恒溫環境;氣體傳感器能精准識別0-1000ppm範圍內的二氧化碳濃度,當超標時自動聯動空調系統換氣。針對化學實驗室的特殊需求,系統可集成VOC(揮發性有機物)傳感器與甲醛檢測模塊,對實驗過程中産生的有害氣體進行動態監測,防止人員中毒風險。
數據采集頻率可達每秒1次,並通過邊緣計算技術對原始數據進行清洗與壓縮,既保障數據完整性,又降低雲端存儲壓力。以某高校分子實驗室爲例,系統曾檢測到培養箱溫度驟升至35℃(設定上限爲32℃),立即觸發聲光報警並同步通知實驗員,避免價值50萬元的細胞樣本受損。
系統突破傳統監控的“只觀不控”局限,通過設備協議解析與數字孿生技術,實現對空調、新風系統、照明設備的智能調控。例如,當系統監測到潔淨室壓差異常時,可自動調整送風量與排風量,將壓差穩定在±5Pa範圍內;在無人實驗室中,紅外傳感器檢測到人員離開後,系統會延遲5分鍾自動關閉非必要設備,年節約電費超30%。
針對老舊實驗室的改造需求,系統提供非智能設備接入方案:通過隔離取樣器將開關量信號轉換爲標准電信號,使傳統設備具備數字化管理能力。某制藥企業實驗室通過此方案,將20台非智能液氮罐接入監控平台,實現溫度超限報警與液位自動補給,設備故障率下降65%。
系統集成AI視覺識別與多模態預警機制,可對煙霧、漏水、門窗未關等安全隱患進行實時監測。在某化工實驗室中,攝像頭通過行爲識別算法發現實驗員未佩戴護目鏡,立即觸發語音提醒並記錄違規行爲;水浸傳感器在空調冷凝管泄漏時,0.5秒內發送報警信息至管理員手機,避免電路短路事故。
系統還支持曆史數據回溯與風險趨勢預測。通過LSTM神經網絡模型分析過去3年的溫濕度數據,可提前72小時預測環境波動風險,爲實驗排期提供決策依據。某基因測序實驗室據此調整周末設備維護計劃,使測序儀故障率降低40%。
基于微服務架構的雲平台支持多終端訪問,科研人員可通過手機APP實時查看實驗室環境數據,並遠程調整報警阈值。在台風天氣期間,某研究所管理員通過APP監控倉庫濕度,及時啓動除濕設備,保護了價值200萬元的試劑耗材。
平台還提供可視化看板與自定義報表功能,可將關鍵參數以熱力圖、趨勢圖等形式呈現,幫助管理者快速定位環境異常區域。某生物醫藥企業通過此功能,發現無菌操作區存在局部溫濕度超標問題,追溯後查明是空調送風口堵塞所致,維修後産品合格率提升15%。
實驗室環境監控系統通過“感知-分析-決策-執行”的閉環管理,將環境控制精度提升至新高度。隨著數字孿生與元宇宙技術的滲透,未來系統將實現虛擬實驗室與物理環境的實時映射,爲科研創新提供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智能的環境保障。